内容创业大潮里,头部大V赚的盆满钵满,中长尾号月入100万也不是梦想。
为什么你的公众号一直没有起色,你和大V们的差距究竟在哪?
本文,为你一一解答。
1.打造内容中央厨房:把央视1个月的工作压缩到1天
最牛逼的公众号都在用一套类似传统媒体【中央厨房】式的模块化流水线
但时间从1个月被压缩到1天。
以超级大V【咪蒙】为例,除了突发热点的跟进外,常态工作所有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的:
- 一周开始前有专门的选题/破题会确定本周几天内容选题
- 破题后有专门的资料搜集人员,从内外部搜集积累一手(采访,身边故事)二手资料
- 专人负责汇总、整理、初步编辑资料
- 再由咪蒙亲自以“咪蒙体”撰稿
- 撰稿结束,团队一起想100多个题目,放到各类群中去看受众反馈,
- 根据数据反馈的结果来确定最终题目,编辑上线发布
这样流程的好处显而易见:
- 模块分工决定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保证了内容质量和进度
- 不追求一蹴而就,内容大部分时间以“半成品”状态存在,方便调整与使用
- 既有计划性,又具备灵活跟进热点事件的能力
2. 构建知识数据库:结构性、可检索的知识图谱、资料库
知识货币时代,信息【输入-储备-调用提取】能力成为写作者最最核心的能力。
看过多少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取多少知识为我所用,并来之既战。
知识数据库就是这样一个存在,随时储备灵感、顿悟、摘录优质知识,精巧概念,在需要他们时随时调用。
李叫兽在这方面是个很好的例子:
下面这幅图是李叫兽在教大家文案表达要分清主次时候的图片,这篇文章发表在2016年,但这个图却是几年前他在武汉大学读本科时候照的。
还有这份菜单,我们去过沙县或者去过街边小吃店的人都见过,但谁又能从这个再平常不过的菜单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李叫兽把它收集起来,在讲述“信息不突出”带来的选择恐惧时,用了这张图,通俗易懂。来自生活的例子往往是较好的案例素材。
不仅内容素材,文章的布局,排版的巧用,创意的传播活动,都应该成为你素材库中应该积累的【数据】。
做这个数据库的时候,记得打上“标签”,这样更容易做检索。
3. 选择高感知题材:把【共鸣】这个“社交符号”用到极致
“共鸣”是非常多公众号写作者在分享运营经验时的核心关键词。
共鸣是一种 “社交符号”,符号具有两种特征:
- 其一,容易被识别 ——引起注意力,点击进入
- 其二,容易产生感性情绪 ——诱导内心情绪,【激情】转发
共鸣是种催化剂,内容从发表到传播的各个环节,只要加上共鸣,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挖掘“共鸣”要站在,用户认知的基础上,考虑这个共鸣点作为一种可快速识别的符号已经培养起来的用户群有多少。
比如,这两天大火的【酷玩实验室】就很懂得【百度作恶】这个“符号”如何使用。那些厌恶百度的用户,看到这个标签,分分钟就点进来参与这个狂欢了,【酷玩】用这个符号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篇吐槽百度的文章:
篇篇十万+,涨粉无数。
文章写得特别新颖独特没毛病?并没有,讲真,片儿汤车轱辘话来回说,全篇就说了一件事儿,百度做了恶,我要骂它,它活该挨骂,且不许还手。
长达两年以来,无论是微信平台还是知乎上,只要是骂百度的,传播量都暴涨,可以说,众大V在两年间,前仆后继的培养了大量以黑百度为乐趣的用户。
【黑百度】的注意力市场已经培育的相当成熟,因为你只需要稍微给点儿火星儿,就能点燃大家的一腔愤怒。
仅从传播的角度来讲,不得不承认【酷玩实验室】的运营者非常懂得如何调动公众的“共鸣”。(鄙人不是很喜欢他们这几篇文章的立场和标题,很没节操)
4. 存量博弈中,服务【用户】而非服务【流量】
微信文章打开率越来越低,存量阅读增速放缓,平均10%的打开率并不是谷底,内容生产者进入“存量博弈”白刃战。
用户注意力的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而要有粘性,有回头客。
用户不傻,如今想再依靠博人眼球的内容去赚快钱的人,就会像狼来了预言中的傻孩子一样,失去所有用户的信任,最终失去自己的生意。
怎么思考【服务用户】呢?
WHW理论:
以 “火锅商学研习社”为例:
是什么(What):我们服务的【目标用户】是“对务实可操作的商业研究”有需求的用户
怎么做(How):我们的研究小组由各学科(通信、心理、营销、新闻、物理、生物)的青年才俊组成,通过联机学习和深度研究的方式,每周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研究,并产出研究结论,内容必须务实、可操作,形式易读性强。
愿望(Wish):我们希望和你一起做信息爆炸时代里,深入思考的人。
5.刻意练习:用“量化”“可验证”的机制驱动迭代内容
意练习较好的方式是在一套可验证的目标体系里,及时纠错,就像学开车的时候你操作错误,教练在旁边马上给你纠正。
很多运动训练的摄录系统,通过让运动员看姿势的错误和竞技时的问题来矫正运动员的竞技技巧,提升能力。
到互联网行业中,无论是运营的AB测试还是用户体验测试,小步跌代,都是这种思维的延伸。
咪蒙的团队会在每天早上看前一天发稿的数据,然后通过跟历史数据的交叉比较,来得出用户的喜好是什么,用户在哪个话题更容易产生共鸣,不断的自省和迭代,才有了如今的超级大V。
6. 用“逃逸速度”去升级、迭代自己的认知体系和内容生产力
如今微信的社交环境已远发生巨变。6年后的今天,朋友圈进驻了大量社会交际、工作交际的泛社交人群。如果今天,你对朋友圈的传播突然没有这个洞察,相信你是无法做好这两年的内容生产的。
密切关注公众号大生态的宏观数据,用产业逻辑去思考自己所在的行业走势,提前做出判断,才能在急剧变化中站在浪潮前端。
此外,你还需要思考诸如:
随着越来越多新受众入网,受众的变化如何?包括95、00后,包括三四线城市、乡镇用户;
随着通信资费水平的下降和wifi覆盖率的提升,内容形式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
这些洞察有两个积累方式:
- 自己做,每个月一次,从 “微信宏观数据与变化、竞争对手、目标用户、内容形式流行趋势、其他传播渠道” 这几个点切入,列一个excel表格,每个月做成简报。
- 听&看各路大神的分享,有了行业交流圈子,经常跟同行约饭交流,直接获取情报与洞察。比如混沌大学、知乎Live和在行都是很好的获取情报的来源。
更多资讯关注巨推传媒:http://www.jutui360.com/list-8/ 联系电话:400-606-5558 qq/微信:shijianyingxia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