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在历经几年发展之后已经呈现出不同样态和明显分化,大致可概括为:纸媒融合快于广电,大台融合好于小台,央媒融合优于地方。那么,在融合大趋势下,地方广电该怎样走好自己的深度融合之路呢?
当务之急是强化意识加大深度融合推进力度
地方广电近年来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提升新闻产品生产能力为基础,以巩固和拓展主流媒体舆论阵地为目标,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以金华广电总台为例,2015年10月成立媒体融合中心。2016年5月推出手机客户端产品“无限金华”APP。先后出台了《广播、电视采编人员新媒体考核办法》《新媒体首发制实施办法》、《金华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稿酬发放办法》等规章制度,从政策上激励融合发展的积极性。两年的融合发展实践收获了一定数量的先进新媒体作品,如2016年开展的“相约G20 空中看浙江”主题报道活动总阅读量达到570万+,其中《金华非遗:浦江麦秆画》的阅读量位列《律动浙江》版块榜首,达52万+。今年我们制作了宣传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的专题片《凝心聚力 共建共享 浙中生态廊道》在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当天发布,24小时点击量就达70余万,合计超过150万。全媒体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金华》获今年浙江省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新媒体创新大赛一等奖,新媒体作品《为了父老乡亲——驻金某部驰援江西九江抗洪纪实》获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媒体融合报道二等奖。
然而,地方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普遍存在着一些差距。一是深度融合的理念不强。面对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面对加速重构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广电人的融合意识不强,不少人还存在观望心态,认为电视还远未衰落,靠电视广告还能过上若干年衣食无忧的好日子;电台迎来新增长,汽车社会的到来给广播重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去年、今年广播广告增长明显,普遍达到了10-20%的增速;融合如何变现尚看不到办法,即使融合做得好的地方也没有明显的赢利变现渠道,何必急急忙忙去凑融合的热闹。二是深度融合的路径不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中央为我们指出了融合发展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但落实到具体的路径不知该如何选择,由于融合发展没有可资借鉴的样本,因此普遍处于选择困难中。三是深度融合的推进不力。由于存在观望心态,融合意识不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较难形成一心一意谋融合发展的工作合力,没能很好处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依然将工作重点放在传统媒体业务上,而不是新媒体上。到底该如何融合,没有多少进展。四是深度融合的产品不优。依靠传统媒体采编人员,以传统手法、传统思维、传统方式,很难制作出真正的新媒体产品,即便做出来了,也是没新意、没创意,更难出现爆款级的融媒体作品。五是深度融合的支撑不够。新媒体完全是靠技术堆积出来的,融合技术的投入动辄五六千万甚至上亿元,而地方广电近几年普遍创收下滑,即使想加大对融合发展的投入,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技术人才的支撑更是缺少,真正懂新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轮不到地方广电。
兼顾技术平台内容产品做到精准发力
当前,媒体融合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地方广电必须提高认识,早融合就早主动,早融合就早转型,早融合就早发展。要强化融合发展意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要明确目标,精准发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舆论引导更强、新闻服务更优、产业发展更快、体制机制更活的新型主流媒体。
(一)立足传统平台,坚持移动优先。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传统广播电视仍然是传播的主平台、主阵地、主渠道。另一方面,更要深刻把握移动媒体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顺应移动化大趋势,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努力抢占移动传播制高点。必须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手抓、两手硬,不能顾此失彼,要努力实现传统传播平台和新兴传播平台两相宜、两促进,不可片面偏废。
1.做强客户端。加快布局移动互联网,首要的是发展移动客户端等手机应用新业务。金华广电以推进移动客户端“无限金华”APP的建设为重点,加强移动传媒平台的内容集聚,24小时直播全台所有广播电视节目,并实现主要新闻栏目的分条传播功能。同时要健全“无限金华”客户端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多渠道全方位接收本台记者和市民发来的视频和图文信息,先进时间编辑、审核上线发布,形成手机客户端首发资讯、广播电视跟进报道、广众网二次传播的全媒体循环传播格局,抢占移动终端话语权和主动权,提高主流媒体在新兴媒体群和新媒体人群中的覆盖率、影响力。
2.做活微信。金华广电2016年3月在对全台现有微信公众号进行梳理、筛选、整合、规范的基础上,将《金华新闻联播》等主要新闻栏目所办的16个微信公众号集聚起来,构建了金华广电微信矩阵,粉丝总数超过150万。微信矩阵根据不同微信公众号的定位,使用统一开发订阅号后台程序,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和各个微信平台互动机制,形成即时发布体系,真正把微信当成信息传播主渠道,进一步提升金华广电各微信号的活跃度和黏合度。下步计划微信矩阵统分结合,在重大主题宣传时统一步调,集中推送,扩大声势,平时则精准推送,各显特色。
3.做优网站。绝大多数广电媒体都开办自己的互联网站,这是其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广电媒体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将音视频等内容搬上网站,但也不能放弃互联网这一似乎有点传统的新媒体。广众网是金华广电旗下的门户网站,目前汇集金华电视三个频道、电台四个频率的所有自办节目。网站拥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去年9月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类视听节目包括视频直播必须“持证上岗”,也就是说,未持有该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既不能开展个人秀场直播,也不能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广众网进行全新改版改造,开设直播频道,打造视频播发平台。同时,深度整合各类广电资源,主动承载各类活动,强化资讯和服务定位,为网友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努力把广众网建设成为全台“声屏报网端”深度融合的全媒体平台、金华市民生活休闲的网络“综合体”、金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生活服务类门户网站。
(二)立足内容为王,突出广电优势。融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传播方式如何变化,坚持优质内容生产不能变,这是主流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必须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融合发展优势。重点在“专、快、微、特”上下功夫。专,就是要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通过融合发展把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专业化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快,就是在传播上注重快捷,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努力抢占先进时间、先进落点,即时采集、即时推送,快速送达用户。微,就是善于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方式,推出更多短小精悍、“微言大义”的信息。特,就是在服务上注重分众互动化,研究用户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需求。
广电的新媒体,应体现出广电特色、广电优势。一是直播优势。直播是新闻报道中最迅速、最直接,也是将电视媒介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的表现方式。现场直播常态化是电视新闻发展趋势,也是争抢“先进落点”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突发事件报道,如果能“早说话”,在事件发生的先进时间说话,就拥有舆论主动权,容易占领舆论制高点。而要想“早说话”,只有靠能始终处于直播状态的广电媒体,一旦发生任何新闻事件,便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先进时间将消息插播出去。如果不能做到常态化直播,广电便失去了抢占先机的根基,便是自废武功。金华广电依托广众网和“无限金华”APP去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中国首届茶花摄影邀请赛、世界小姐海选、双11全国钓鱼大赛等各类直播上百场,产生良好反响。最近进行的“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直播,也收获了高人气。二是主持人优势。要直播,就离不开主持人。广电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主持人。金华广电各类节目主持人近百人。今年“两会”期间,我们派出20名美女主持人与每一个人大代表团、政协界别组进行推广新媒体点对点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下步要鼓励这些传统媒体的主持人转型为网络主播,更要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新媒体中去,成为网络主播和“网红”。三是视频优势。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采编队伍,每天外出拍摄采访,生产出大量专业的、高质量的视频产品。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推送到新媒体,定能吸引受众、粉丝、用户。另外,广电媒体还拥有庞大的媒体资源库,数十年来的音视频节目都完整保存。这是广电媒体最大财富,要充分利用,让视频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根据目前研究,更受手机用户欢迎的是短视频,10秒至3分半钟的短视频,太长了既费流量又费神费力没人看。我们可以将精彩的、有吸引力的短视频通过移动端推送出去,再引导观众回流到电视节目中来。未来,随着流量限制的放宽和5G时代的到来,手机视频必然会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三)立足流程再造,建好中央厨房。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央厨房”是标配,是龙头工程。地方广电媒体要牢牢抓住“中央厨房”这一关键环节,完善媒体融合的集中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沟通等功能,让“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真正落地生根。
地方广电建设“中央厨房”,须因地制宜,追求实用高效, 既要全面推进,整体布局,也要结合实际,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既要坚持基本标准,又不贪大求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金华广电参考国内融合发展较快媒体的做法,并根据自身实际,计划在现有技术楼腾空一层用于建设“中央厨房”,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后的“中央厨房”将引入视频、音频、PC网等内容,打通大屏小屏、线上线下,突出电视与网络平台、新闻APP、微信微博等的互动,实现资源汇聚、集成、分发和控制,是一个“采编融合、内容汇聚、多渠道传播、多终端一体化”的新媒体运营和管理平台。金华广电“中央厨房”建设的目标是打造“五大中心”,即:指挥策划中心(策划选题、整合资源、设计研发新闻产品)、新闻采集中心(承担信息采集的职能,把包含各种新闻要件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上传到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编辑分发中心(由各传播终端的编辑根据各自的传播属性和定位,对新闻素材和各种媒资进行整合包装,完成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的内容制作和分发)、技术研发中心(为内容生产、发布提供后台支持)、产品运营中心(研究新闻如何推送、怎样重新打包、开发多重价值等)。
流程再造,是媒体深度融合最需要突破的难点,也是构建新型媒体必须跨越的关口。省委宣传部葛慧君部长在全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说,一些新闻单位临时构建的“中央厨房”之所以不能常态化运作,关键就在于没有进行采编流程的彻底重构和优化。几十年形成的采编流程和习惯想改变何其困难,但即使再难也必须跨出这一步。一是指挥流程,建立高效有序的内容生产协调系统。适应新媒体内容生产特点,对新闻业务中的项目、选题、资源、力量等方面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全面系统地协调和控制新闻全媒体生产流程的各重要环节,协助业务部门形成新闻全媒体生产的辅助决策能力,保证日常新闻生产规范、高效地执行,增强重大新闻和应急报道协同指挥能力,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生产和发布的完美融合。二是采编流程,建立适应多介质内容生产的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体系。实现新闻信息一次性采集、新闻产品多种生成,推动新闻信息生产向实时生产、数据化生产、用户参与生产转变,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分众传输”的新闻生产传播新格局,实现新闻信息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升新闻生产力和产品竞争力,再造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新生态。三是发布流程,建立与移动互联网络相适应的现代传播体系。强化用户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掌握用户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提高新闻宣传时效性和用户满意度。四是监测反馈,建立完善与移动优先战略相适应的舆情研判效果评估体系。健全完善传播监测、监管平台,加快形成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集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研判分析、及时处置于一体的传播管理体系,及时对稿件节目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舆情热点和参考选题。
(四)立足技术支撑,紧盯迭代更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技术研发与应用始终是核心因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优势内容与先进技术相互支撑、共生共融的过程。为适应互联网内容传播、全媒体平台建设和高清化采编录播等工作需要,金华广电计划分步骤实施融合发展技术改造:2017—2018年计划完成广播音频工作站建设、电视硬盘播出系统、非编系统、高标清摄录设备、电视剧播出格式升级,以及全媒体高清演播厅改造和全媒体节目制作平台建设,集中资源为全媒体业务提供整体技术支撑。在此过程中要紧盯科技发展趋势和前沿,时刻跟踪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媒体融合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增强快速学习掌握新业务的能力,以实现新业务、新形态的快速上线和灵活部署。
主动转型,激励培养,打造“新闻铁军”
媒体融合是一场深刻的理念革新,重新建构新闻生产的媒体融合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重新定义媒体人的角色。采编队伍“跨界”转型成为决定“中央厨房”发展后劲的关键。融媒体采编记者须把握从策、采、编、发,到文稿、视频、H5等成品,到最终交付各种传播渠道的整个链条,需要从传统专注文字或视频等单一内容生产向融媒体复合型内容生产的转型,打造“全能战士”,各种采访内容,由“全能战士”在现场全力完成。
1.打造“新闻铁军”。金华广电近年来围绕“有大局观、有精气神、有执行力、有好形象”和“静下来能思、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目标强化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广电队伍作风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涌现了许多先进团队,如新闻频道群的联播团队,民生频道群的民生突击队,广播的花样主播团队、马小战队等,他们在突发事件面前,反应快、拼劲足、肯吃苦。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求准求快,导向必须正确,更离不开新闻铁军建设。我们要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绝对忠诚、敢打必胜的新闻铁军。
2.主动转型。推进记者转型,强化人人都是新媒体记者,人人都是全媒体记者的新理念,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播音主持人转型为新媒体主播、网络主播,鼓励他们成为“网红”。技术人员也要适应新媒体,转型为新媒体的技术人员。要以学习推动转型,坚持周一夜学,办好“金华广电论坛”,形成学干相长的良好局面。与浙江传媒学院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方式,努力培养一批全媒型、专家型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批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懂新媒体发展规律、既懂传媒政策又懂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采编运营能力的带头人。
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考核评价体系、职级晋升制度、薪酬分配办法等。通过机制、政策来吸引凝聚各类高端人才。要通过深化改革,着力解决用人体制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提升从事新媒体人员的事业心归属感。
更多资讯关注巨推传媒:http://www.jutui360.com/list-8/ 联系电话:400-606-5558 qq/微信:shijianyingxiao8